【新时代东北振兴】庄河海上风电建设正酣“大风车”带东北转起能源改革
庄河9月25日电(刘丹忆)在辽宁省庄河市黑岛的近海海域,风电塔筒林立,作业船只穿梭,大型打桩船、浮吊船、运输船、交通船正在有序作业。
9月24日,“新时代东北振兴”辽宁媒体团来到庄河。这里几十台已经完成吊装并发电的风机矗立海面,洁白的机身耀眼夺目。重达500多吨、距离海面约30多层楼高、单个叶片60多米,接近波音747翼展的“巨无霸”气贯长虹。作为东北首个海上风电项目,中国三峡庄河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正酣。
海上风力发电机。刘丹忆 摄【转型:海上风电打破发展困局】
有着悠久历史的庄河,在大工业时代曾以万台机床县而享誉全国。然而,在科技工业革命到来的时候,庄河却落伍了。
庄河拥有29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,海上风力资源丰富。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,转变经济增长方式,庄河决定利用自身的优势,发展新能源海上风力发电项目,进行一场新兴产业的革命。
海上吊装船。刘丹忆 摄2013年7月,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庄河规划8个海上风电场,总装机容量190万千瓦,这是辽宁省唯一批复规划的海上风电项目。
2015年,庄河与中国三峡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署了海上风电项目开发权协议。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助推下,用时仅13个月就完成了海上风电项目核准,创造了当时海上风电核准最快的“庄河速度”。
【奋战:艰苦环境难挡建设决心】
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工作环境十分艰苦,夏天的海上,船甲板上的气温高达40多度,工作人员们要戴上安全帽,穿上工作服,还要套上海上救生衣。不要说干活,就是在烈日下站一会,也会大汗淋漓。
海上风力发电机。刘丹忆 摄线路调试员每天都要爬上离地面108米的风机,那里不能通风,人在里面待上几分钟,汗水就会浸透全身。
他们白天工作十几个小时,晚上没有夜生活。船上晚9点熄灯,没有电视,没有无线网络,更没有手机信号。一群平均年龄35岁的80后在海上连续工作1、2个月,熬过一个又一个孤独的夜晚。
好在付出有了回报。目前,三峡海上风电项目已完成全部72台风机沉桩和51台风机吊装施工。部分机组已发电,发电量为9531万千瓦时。
【收获:风机旋转带动产业结构转型】
风机的旋转,转出了庄河的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。三峡新能源大连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卫民介绍说,在72台风机、每台30万千瓦的容量下,每年的上网电量可达到7.14亿度,供45万户家庭用电,能节约23万吨标准煤,减排二氧化碳、二氧化硫、固体颗粒等污染物。
海上升压站。刘丹忆 摄同时,风机的旋转也带动了风电全产业链条的发展。世界上最长的83.6米风电叶片在这里下线,庄河将成为我国海上风电装备的主要生产基地,为后续海上风电开发提供经验和示范。
中船重工集团海上风电项目已于2019年6月开工建设,预计2020年底并网发电。到2020年,三峡和中船两个风场要安装380根这样的“巨无霸”,届时,年发电量可以满足300万户家庭使用一年。
大连北黄海经济区管委会招商局局长陈仁强说,海上风电的建设打破了庄河过去以机械装备制造、海洋食品、木材家具主导的产业模式,正在向新能源产业发展。如今,庄河成为国家首个智慧能源城市和海岛(镇)微网试点城市,为振兴东北产业基地打下一支“强心剂”。(完)